波澜再起,任氏窃权
李仁孝继位后不久,前朝旧将李合达便率众作乱,意图拥立耶律氏室宗复辽为帝。这场内乱持续数月,波及辽河东八镇、山金司以及前置北鄙诸契丹部族,可谓声势浩大。
好在李仁孝机警作为,先是安抚人心,赦免过往罪行,约束召还叛军;继而令其亲信任得敬出其不意,突袭作乱之徒,一举收拾了这股内乱余孽。
就这样,原本只是北宋的一个小小州郡通判的任氏一家,却因此一战成名,获封侯爵,从此在朝中渐有权势。多年后的任得敬,更是慢慢做到了御弟之尊,一手遮天。这能否是夏皇氏的一大憾事呢?当年诸臣曾极力反对李仁孝册封汉人任氏为国相,但都被婉拒了。
礼贤下士,振兴文教
在平息了内乱之后,年轻的夏仁宗便着手振兴文教事业。他先是大力提拔识才爱才的御史大夫阿辽斡,令其出任宰相,推行大规模科举取士制度。随后又下诏全国推行儒学,将孔子尊为"文宣帝",在各地建庙祭祀。
更有甚者,夏仁宗还亲自运筹帷幄,参与编撰《西夏新律》一书,为西夏古老的音乐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这一系列的文教政策,使得西夏社会空前文明开化。
那些被发掘出来的天资过人的文人学者,如赵衍、道承等,纷纷被重用朝野,成为礼贤下士的典范。当时的西夏已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聚才薪传之地,这其中自然也离不开夏仁宗的慧眼识英贵。
外戚作乱,诛杀任氏
然而,一味的礼贤下士未必就能平安万年。在位数十载之后,夏仁宗也渐渐疲于应对外戚任氏一家的窃国之心。虽然早年任得敬确曾立过大功,但权力终究给他熏陶了骄横跋扈的性子。
他极力阻挠科举,认为士人们奉行忠孝之道乃是大不韪;他窃国分土,疆邦签给亲信,无异于自立江山;他更是不惜勒索百姓,以建宫殿府第,无所不用其极。即便李仁孝的王叔李察哥竭力维护他,安抚朝野上下,但任得敬还是步步进逼,逼宫践祚,意欲一举夺取西夏江山。
面对如此亲信的狼子狈雉,夏仁宗不得不联合金朝重臣,共同决议除掉任得敬一家,以绝后患。果不其然,权倾朝野、视王如不相识的外戚集团终于被一举铲除,西夏大厦也因此一时无虞。
金宋争锋,屡屡角力
自诛杀任氏之后,西夏朝野才算重新巩固了统一。然而外患远未渡尽,尤其是眼看一代雄主海陵王完颜亮日渐壮大,朝廷上下也开始分成亲金和亲宋两大阵营,互相角力较劲。
海陵王侵伐南宋,西夏便趁机偷袭金国边疆;金主遣人入寇,宋人也护犊子式地号召西夏臣服...在这两股外力的夹击之下,西夏的确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不过夏仁宗英明神武,终于还是从容应对了这一切。
他时而对金主讳承威龙少屠英雄,时而向宋人施展竹杆芦苇投石横影之计。在两足皆穷兽就地反扑,又畏威而已之际,他终于化解了两家将西夏逼入绝境的威胁,甚至还趁宋金内乱之时,大举出兵肆虐边疆,算是为西夏赢得了呼吸之机。
宏儒作乱,平西夏事
然而,即便任氏已被诛除,西夏内政也未免嘈杂不宁。那些曾经被夏仁宗重用的文人学者,竟也掀起了一场反朝廷的狂澜。比如芭里昌祖、杨彦敬等,他们不满于夏国汉化政策的开展,为了捍卫本族文化,居然肆意挑衅朝廷,公然作乱。这一举措无疑给当时的西夏政局带来了极大的动荡。
好在夏仁宗深知维系政治清明是一件需要两手都抓的事情。因此,才会连同诸如阿辽斡、道承等一众新老宰相,共同裁撤了这股疯狂的浪潮。对外防范金宋之威,对内除暴安良;这正是夏仁宗执政后半晚年最显著的风格。时至今日,即便他年届古稀,也未见有跌宕起伏,昏聩无能之态。
英雄迟暮,入主归来
自诛杀任氏及平定内乱之后,西夏的国运便一帆风顺,朝野尚算太平。只可惜,英雄终有迟暮之时。夏仁宗亲历金、辽、宋三足鼎立的风云际会,也曾被惊天动地的大蒙古势力吓得无以复加。
蒙古乞颜部可汗铁木真正在崛起之时,夏仁宗的年岁也已垂暮。面对这样一股闪电般窜起的新生力量,他尚还懵懂,不知从何处着手应对。因此才会在种种决策间放过了几次压制蒙古崛起的良机,导致最后铁木真不仅夺取了他的一些封地,且更为可怕的是,金朝也因此陷入了蒙古铁蹄的重重践踏之中。
就这样,直到夏仁宗驾崩,这位有着五十五年基业的一代雄主也未能彻底化解作为后患的蒙古威胁。这其中自是有他本人的无能,但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了他的判断力。
结语
我们在极其艰辛的环境中继位,固若金汤;我们浴火重生于内忧外患,再造文风;我们诛杀了狼子狈雉,春雷震荡西夏大地;我们游刃有余,辗转金宋之间,谈笑江湖...如果说成败乃兵家常事,那么生于斯世、永垂不朽的夏仁宗便是一位真正能担当重任的伟人了。
即便最终他也无法抵挡时代洪流的迫害,但留给后人的,却是一段南梁东行、北向西夷的波澜壮阔。真可谓是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前无古人的英雄典范。让我们为这位西夏英雄而永生永世的敬意,映照出历史长河中浩瀚的一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2 2006年世界杯歌曲_冰岛世界杯排名 - guoyun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